这部古斯特的车有种厚重的感觉,所以是适合男性的车,法拉利给人感觉比较轻巧,是一种合适女性的车。
就先用劳斯莱斯古斯特,实在不行再换法拉利吧。
于是阮馨宁开着古斯特就出门去了。
本来她是想着去买,自己女孩子的物品的,可是车子驶离小区后,她又想明天就开学了,到了京城只是去了皇宫,其它的景点还没有去过,现在自己开车出来十分方便。
虽然自己对京城的路不熟,可是车子上有导航。
有那里去不了!
阮馨宁决定先到先天坛,于是就跟着导航来到天坛,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
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
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
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
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
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
天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这些的名胜古迹。
阮馨宁知道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后来又过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代的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
可以说,天坛是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
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阮馨宁非常完整的观光了,天坛的所有景点,十分感概古代老劳人民的智慧,能够建设出如果宏伟的建筑群,而且还不逊色于皇宫的建筑群,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品。
离开了天坛,她今天想去的另一个目标就是:
八达岭长城。
她知道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得最早的地段。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八达岭长城在延庆县内,是长城的一个隘口。
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茸。
关城有东西二门。
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
两门均为砖石结构。
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
长城全长6,700公里,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景。
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
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
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
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
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
南6楼是一座铺房。
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
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阮馨宁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走完了所有的景点,主要是她已经是强大的修真之人,才能在陡峭的长城上健步如飞,惊得一个个年青小伙子面红耳赤。
看到身边一个娇嫡嫡的大美女。
竟然如此厉害,也就不甘示弱的跟在她的身边,可是一个个都最终都实在没有体力,跟上她的轻盈的步伐。
恍如仙女,飘飘欲仙。
最后,没有一个人能一直跟在她的身边,很想跟在她的身边,多欣赏一会儿罕见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