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攻守之策
入夜之后,慕容依然坐在城楼上,仔细看着城外。
城楼之下,总计四千步骑正在陆续撤离归营。
这是准备出击的第二批次人马,如果先锋动摇了敌军阵脚,那么这批人就会出城,将小打变成大打,彻底击溃城南的两万梁军。
虽然很可能依旧改变不了被包围的大局,但足可提振士气。但显然,派出去的六百先锋直接被围了,匹马未还,第二批人马没有了出击的必要。
强行进攻的话,损失只会更大,这四千人都不一定能回来。
至于说接应先锋退回,你也得等人家靠近城墙才谈得上接应,出城一二里地接应,这几千人能回来几个?
“梁兵来了多少?”许久之后,慕容问道。
“应在十万上下。”
“十万出头。”
“十一二万。”
众人的答案差不多,就是这个数了,战兵及后勤辅助人员大概各占一半的样子,而今主力屯于城西,偏师居于城南,各自筑营。
看似还有东、北两面没围上,但那只是人家初来乍到,没来得及而已。再给他们两天时间,马上就把另外两侧也给堵上,顶天围三阙一罢了。
慕容听完后眉头紧皱。
这是真正的十万大军,你挨个数人头,绝对没有虚数的。兵法云十则围之,城内不过一两万步骑,真的差不多可以围困了。
至于围城之兵的战斗力,现在也看到了,还是挺能打的。
公允地说,也就比他们出城袭击的那六百多敢死之士略逊一筹罢了,但比较有章法,
敢打敢拼,最关键的是人多势众,能够凭借人数及配合将你的精锐围杀。
现在就比较麻烦了,城中堪称精锐的骑军只剩三千多了,再拿出去做无谓的消耗,便是将来成功熬到敌军退兵,怕是也没足够的力量追击了。
接下来要出击,只能依靠步卒趁夜偷袭,顶多派一些骑兵在远处掠阵罢了。
当然,他内心之中还有一个最后的方案,即事有不谐,找个机会突围而走。而要突围,这些精锐骑兵是关键。
“遣人抚慰兰将军家眷。”慕容站起身,吩咐道:“不,孤亲往兰宅抚慰。”
兰勃族人兰夫人曾是他宠爱的妾室,且生下了五子慕容霸。
匈奴乌洛兰部也是慕容燕国的核心武力之一,无论出于哪个考虑都要去抚慰一一“兰(乌洛兰)”是匈奴著姓,拓跋鲜卑亦有兰部,之前曾有过兰氏、封氏(拾贲氏)之争,
这种历史悠久的大姓散于各个势力很正常,像拓跋、宇文、慕容三家就都有可朱浑氏。
慕容若是弃城跑路,将来肯定要拉拢兰、可朱浑之类相对亲近的大姓,否则光靠自家慕容氏那点部落,铁定成不了事。
部落联盟,重在“联盟”二字上面。
慕容离开之后,相国封奕面色凝重。他敏锐地发现,每多过一天,燕王心中的犹豫就重过一日。
他本来就在逃与不逃之间摇摆,局势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加重一方的倾斜力度。封奕是真的担心燕王跑了,毕竟一半以上的部落贵人都在他这么做。
平心而论,封奕让他留下并没有私心。
当年慕容氏的先祖刚从北边苦寒草原南下的时候才多少人?你现在逃回去,还真就只能养这么多人,甚至还不如,因为慕容鲜卑搞不好会分裂一一现在已然分成两部了,只不过慕容仁势力相对较小而已。
慕容燕国要想壮大,只有占据更肥沃的土地,确立制度,营建城池,打制器械,积蓄粮草,跑了便再也不成气候,流寇一个罢了。
他可是听说慕容吐谷浑去了西边后,连铁制兵器的筹措都比较困难,那能有什么出息?
但他这么想,不代表其他人也这么想,尤其是那些没有深入参与农耕事务,同时又被排斥在决策圈之外的部落贵人们,早就积蓄了很多不满了,这时候不可劲劝说燕王避避风头才怪了。
封奕叹了口气,局势不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慕容径直去了兰府,这个时候,一群平日里很难见到他的部落贵人们围了上来,
道:“昔年莫护跋自北方松林南下,众不过数千,随母丘俭、司马懿征公孙始得势·—..”
说话之人群情汹汹,但意思都很明确,慕容听得懂******
慕容下城楼时,李重正好登上高台。
他已经收到了城南的战果:不到小半个时辰,尽杀慕容鲜卑六百三十七人,干脆利落此战首功是燕王府护军骑兵,呈上了立功名单若干。
次功则给了黑稍左营,他们主力四千余人前出,屯于城南,阻断城内援军,虽然最终没等到交手机会,但另有两幢人参加了最后的战斗。
飞龙山、上白二镇轻骑混了第三,微微有些不满,但没办法,他们战斗力最差,地位也最低,如果没有友军协助,别看他们人数是慕容鲜卑的两倍,早被击垮了。
李重令幕僚写了一份详细的战报,遣人发往幽州一一天子已至北平。
剩下的事情就是继续加固营垒,同时挖掘壕沟了。
后者是一项大工程,反对的人其实不少,因为一道壕沟是不够的,不一定防得住城内敌军突围,必须要两道乃至三道壕沟。
而且一旦开始挖沟,势必要挤压攻城的时间,而今都六月了,最迟九月底肯定要撤兵如果保险一点,最好九月中就撤一一四个月一定能攻下棘城吗?没人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