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
沈柠一摊手,笑道:“谁叫我这些年就盼到她一个闺女。”
皮就皮吧,小孩子皮一点,才能长得好。
这边尤氏过来拜见,那边迎春等收到消息,也都忙过来了。
这一天,宁国府异常热闹,宝钗远远看到一个年龄和她相仿的沈家少年郎,心头忍不住就是一动。
沈家家风好,从沈大学士到沈大人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无妾室。
那少年据说是沈夫人二侄儿的长子。
看着就是有股书卷气。
沈家前些年不准考官,但如今不一样了。
沈大人又是国子监的博士,他的孙子,考举人、进士应该不难吧?
宝钗觉得进皇家当侍女,以后出来管慈幼局,还不如嫁到官家。
沈家是清流,又有宁国府这等姻亲,以后再怎么都不会差。
借着这两家,她家的皇商资格,不说更进一步,至少不会下滑了。
越是清楚沈夫人和皇家的亲近,宝钗越想她能帮一把。
薛家如今虽然还担着皇商的名头,但事实上也就管着宫一些小物。
她爷她爹曾经涉及的铜、铁、茶、盐和丝绸等赚钱买卖,如今一个不剩。
如果有沈夫人帮忙……
宝钗回家就隐晦的跟薛姨妈说了沈家的事。
沈家没有女孩子,沈椟这一支不要说女儿,连个孙女都没有。
嫁到他们家,以后还不用担心生女儿不得喜。
“别说沈家了,帮我看看这账目。”
薛姨妈的主要心神,还在她的账目上,“这苏州的几个铺子,今年倒是难得,比往年能多赚些银子。”
宝钗:“……”
她能怎么办?
她只能过去看账目。
其实这些账目,都是掌柜们让她们看的。
人家既然送了上来,那肯定是找不到半点破绽的。
“我和哥哥在贾家上学,大舅舅征了安南,现在又去征倭国,这些人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会老实些。”
是吗?
好像确实是这个理。
薛姨妈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妈,江南富庶,今年各处生意都还好,不如拿出一部分,捐给受灾区域的慈幼局吧!”
宝钗劝她娘,“皇后娘娘派出许多女官往各地的慈幼局,捐款多的,她那边肯定有记,这印象多了,以后有机会……”
“今年不行!”
薛姨妈不让她说完,“你大舅舅那边还很缺银子。”
虽是征倭大将军,可是前往倭国的兵士都是从各地调来的。
不给些甜头,那些个丘八能听话吗?
“等你大舅舅忙完倭国的事再说吧!”
宝钗:“……”
她已经到了忍不了的地步。
“妈,您知道沈夫人对慈幼局一直都有捐款吗?”
薛姨妈:“……”
“到底是我们自己家的事重要,还是舅舅的事更重要?”
宝钗看着她娘,“您今年不在皇后娘娘那里留下印象,往后就算想留……,又跟如今倾家荡产还国库欠银的那些人有什么两样?”
他们会被记住吗?
他们不会被记住。
“您一直都说沈夫人是走了运气,却不想想,她一直以来的谋划。”
宁、荣二府,原先荣国府的处境可比宁国府好。
可是如今呢?
这世上的事,很多时候,都是事在人为。
“爹以前常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可那是你舅舅!”
再不亲近,在外面她也是王家女。
薛姨妈不知道女儿这是怎么了。
对舅家居然有那么多的不满。
“你舅舅好了,你才能好,之前不都跟你说……”
“娘,我不想进宫。”
宝钗的眼睛红了,没喊她一直在金陵喊的妈,“王家有女儿,就算大舅舅和二舅舅身边的表姐们全都嫁了,可王家族里,也有不少适龄的。”
她都不知道,她娘怎么就死磕那皇宫了。
“之前元春大表姐在宫里,您觉得,我能比她还好吗?她在宫里的那几年,为家里拿过什么好?”
不仅没有好处,还搭进去好些银子。
这事不是秘密,他们刚来贾家就听说了。
可是她娘还是没有吸取教训。
“沈夫人为什么要把大表姐带回家?您想过吗?”
宝钗要被她娘气疯了,“皇上和皇后娘娘是患难夫妻,您没见放出那么多人,朝堂上,都没有哪个朝臣上折子说什么充盈后宫吗?”
做子女的,大都不会走上辈走过的错路。
同样的,满朝文武也被太上皇和当初的那么多王爷吓怕了。
“娘,我们能不能不要舅舅说什么,就是什么?”
前车之鉴犹在,她娘怎么就看不透呢?
“……”
薛姨妈看女儿这个样子,眼圈慢慢的红了,“你爹走得早,我们孤儿寡母的,若是不靠你舅舅,都不知道要被族里欺负成什么样。”
是给了王家一些东西,可是,没有王家,族里扒得只会更多。
“你大舅舅是忙,可是他也不是没给我们谋划。”
进宫怎么就不行了?
“你哥哥不成器,只能靠祖产过日子,你若不能高嫁,帮你哥哥一把,我们薛家要不了多少年,就要沦为普通商户。”
那样,她又如何对得起去世的老爷?
“论才情,论样貌,我儿又哪点比不得这府里的姑娘?”
这世上,嫁谁都是嫁。
高门大户,有几家没有三妻四妾的?
当初老爷没有,那也是因为他们王家势大。
“你如今和你大表姐当初已经不一样了。”
宝钗常拿邸报回来,贾家如今也爱看这东西。
为防和人说不到一块儿,薛姨妈也看的。
“当初有太上皇有甄太妃,皇上和皇后娘娘什么都做不得主,元春在宫里只能蹉跎岁月。”
薛姨妈道:“可待你及笄,皇上春秋正盛。”
男人嘛,年纪越大,越爱年轻的。
当初也就是她看得严,才没给她弄出庶子庶女来。
贾家变成这样,那也是因为沈夫人一家独大,再加上贾敬确实是个君子,以至于她都不知道,外面的男人是什么样子。
没见定了族规,后街的男人们又另外想辙了吗?
那龙阳之好是什么好名声?
还不如养小妾、通房呢。
“你舅舅再打了倭国,一定会被封公的,你是他嫡亲的外甥女,进了宫,不说昭仪、婕妤,皇上再怎么也会给个美人、才人的名份。”
薛姨妈觉得她女儿,哪看哪好,“等到皇上知道你的好,我们家就再也不用愁了。”
要是再生个一儿半女,未来说不得……,他们薛家才是四大家里,最好的那一家呢。
“你天天带的金锁,我已经让人传高僧之言,须得有玉的才能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