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
哈工大后门。
一个锅盖头的小男生,迟疑的推开了玻璃门。
悠扬的蓝调音乐逐渐清晰,窈窕的酒保在吧台后轻轻擦拭酒杯,复古的装潢让一切都变得昏黄怀旧。
“你好这里是迷雾酒馆么?”
韩琪转过身来微笑道:“这里不对外开放,不过若你是来找那位的话,另算。”
锅盖头男生往里面望去,一个高大的身影已经在角落等候多时了。
走到桌前,迟疑道:“你好你是π的会长么?”
当翟达抬起头来时,刘翰林整个人愣住了。
“真的是您!翟达老师?!”
他不是哈工大的,之前好像传闻这个古怪的社团,会长是很牛逼的人物。
没想到是这么牛逼啊!
他本以为学生会会长就算牛逼了呢!
“翟老师,我是你的书迷!”
翟达笑了笑:“请坐,刘翰林对么,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
基础资料对方在手稿上已经写了,但见到本人还是让他很吃惊。
刘翰林,东林党,生物学天才,从手稿内容看偏向于微生物方向,但不排除包含其他。
今年只有16岁,但已经是大一学生了,因为他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共跳过三级。
再加上人长得瘦瘦小小的,不要说高中生了,说初中生也有人信。
这里说一下,跳级意味着某一阶段远超同龄,但其实未必是好的选择,会很大程度影响教育和成长的连续性。
看似比别人多了一年时间,实则比别人少了一年时间。
刘翰林似乎就算一个典型反面例子,小、初阶段连跳三级,高中和一群比自己大三岁的哥哥姐姐做同学,即便没被欺负也不好建设人际关系,加上少读了几年缺乏积累,成绩也就不再突出,高考只考了个东林大学。
如果按部就班,绝不至于如此。
还因此被灌上了“泯然众人矣”的人设,性格变得有些畏畏缩缩不自信。
但老天爷给的东西,可能会被埋没,但不会丢。
即便丢了,翟达也能通过外挂捞回来,继续加以培养。
只是随着“π”的逐渐壮大,以前那种朋友聚会形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所以他这两天准备一些东西,更新了一些规则。
还是那句话,现阶段将越来越多的天才全部“启用”是不现实的,近一两年的主要目标,还是寻找、吸纳、引导,另外营造归属感和向心力。
以此为目标,特别的仪式、形式,权利、福利,都是必要的。
简单聊了一下之后,翟达不再闲谈,对于新人保留一定神秘感,且留下向上的空间,也是归拢人心的重要手段。
他今晚要见的人,足足九人。
是的,这次活动,一次选拔了九人,翟达觉得哈城各大学的天才应该已经被挖的差不多了
不过这大学生就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每年还有新的不是?况且未来他还会继续扩大范围。
翟达一个响指,手上出现了一张卡片,准确的说是金属卡片。
微笑着用两根手指,缓缓平推到刘翰林面前。
这是一张工艺精美复杂的金属卡片,正面带着磨砂凹凸质感,和一个带着设计感的标志
似乎是变形的“π”和“C”
“πCLUB”么刘翰林心里想到
背面则是一个金属线条勾勒的三角形,以及十位数的一串编号,显然每张卡片都不同。
右下角似乎预留了一块空白,看大小似乎是签名的地方,只是光滑的黄铜色理应不容易留下字迹,普通笔墨怕是轻易就蹭掉了。
如此精美的卡片,是“π”的新身份证明,也是迷雾酒馆的会员卡。
在翟达的新规划中,人数越来越多的“π”将会分级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