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出门,就看到张桂英和林小花推着架子车进了院子。
架子车是四轮的,这是前几天林阳向队长马福明借的。
说是借。
实际上是花了5块钱给马福明的小儿子买了一些奶粉之类的东西换的。
改开之后,包田到户,大部分属于集体的生产工具也进行了分配。
就拿赵祥一家子来说。
因为赵二蛋的民兵,所以分配生产工具的时候,把生产队唯一一头驴给了他们家。
队里也留了一些生产工具做样子。
这个四轮的架子车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也算是林阳家的东西了。
别看架子车不大。
但是能放锅碗瓢盆和切板,还能放装着河虾的竹筐。
这年头的妇女同志是真的能顶半边天,张桂英和林小花一个拉车,一个在后面推。
这几公里往返公社和红山村生产队的路,也算是有来有回的,不怎么费力。
“小阳,你别说这个河虾卖得还是挺好的,我们之前怎么没有发现。”
除了林小花乐呵地快跳起来了,张桂英也笑得乐不拢嘴,似乎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卖了多少?”
林阳走了过去,打开竹筐上面的布盖子:“剩下不多啊。”
“早上装了五十斤,现在还剩下三十斤,足足卖了二十斤。”
“要不是我和娘早上准备的配菜和调料不够,说不定还能卖点。”
林小花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了钱,一毛的,两毛的,五毛的都有:“二哥你之前说五毛钱一斤,除去免费试吃的,今天一天就卖了8块钱,晚上我算算成本,估摸着应该能赚个6块钱。”
“可以啊。”
“一天6块钱,一个月就是180块钱,一年就是2000块,五年就是万元户了。”
看着林小花兴奋的样子,林阳调侃道。
“五年太久了吧。”
林小花说着,竖起了一根指头:“回来的路上我和娘说过,我要用一年的时间成为我们县里第二个万元户。”
“你看看你妹妹,这才第一天出摊,目标不低啊。”
张桂英乐开了花。
“娘的意思是,还没学会走呢,就想着飞了。”
一年成为万元户可不是闹着玩的,首先得有足量的河虾产量才行。
就林阳家目前挖的那个养殖区,产量换算成成本,一年能有个两三千的收入就已经是极限了。
“梦想总是要有的嘛。”
林小花抬手就将沉甸甸的竹筐给搬了下来:“娘,你先进去歇着,我去把这些河虾放回水塘,不然要死了。”
看着林小花抱着竹筐出了门,直奔老院子。
张桂英欣慰地点了点头:“你妹妹也不容易,之前遇到了那么一个婆家,现在能找点事儿干,还能赚点钱也是好的,以后就算是再嫁了人,也能在婆家直起腰杆。”
“娘,人活着是为自己活着,为家里人活着,可不是要看谁的眼光。”
林阳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