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雪,
远比所有人想的都要大,都要更持久!
断断续续,竟是下了七八天!!
好在,除了前两天雪势很大之外,后面的几天就明显变小了,有时候一天只飘一两个小时的雪花。
可是即使这样,也让很多人都只能待在家里,没法干活。
在农村就更是这样了。
一下雪,地里就干不成活了,这也是一年中难得的清闲时光。
以往这时候,刘茂财、王凤仪他们就经常和邻居们坐一起侃大山,或者是打牌。
可今年不行了,他们得喂猪。
猪场储备的饲料很足,足够目前这十头猪吃的。
外面虽然冰天雪地,猪舍倒是一点不冷,十头猪各个吃的膘肥体壮,肥头大脑,走起路来身上的肉都乱晃。
昨天刘兆丰领着人将那头月龄最大的猪给过了过秤,足足有180斤!
这让所有人都喜出望外,一头11月龄的猪长到180斤!
在众人的认知中,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赵黑牛也是喂了一辈子猪的人,他说他见过最大的猪也才160斤,而且那猪还养了将近一年半。
“这猪可以出栏了!”刘福来也说。
出栏,就是可以赶出猪圈。
嗯,可以杀了。
刘兆丰点头,“这也到年关了,要不然咱就先杀一头?”
“额看可以,前两天就有人问咱这猪卖不卖……”刘茂财说。
最后,
众人一致同意,再过半个月,杀猪。
值得一提的是那头野猪。
这头野猪虽然是从小圈养,可随着逐渐长大,温顺褪去。
如今那叫一个凶相毕露!
浑身密布黑亮亮如钢针般的鬃毛,两颗半尺长的獠牙如弯刀般突出,暴躁双蹄会使劲刨地。
那通红的眼睛更是透着凶性,低沉的咆哮声令人胆寒。
定下那头大猪的宿命后,众人的目光就纷纷看向这头野猪……
“这猪不能留了!”刘兆丰说。
刘福来道:“看它这体型,估摸着得有100斤。”
“不止!”
刘兆丰以前打过野猪,对这玩意儿他很了解,“野猪的肉沉,咱这猪场就它吃的多,额估摸它得有130斤!”
顿了顿,他转头看向刘青山,“青山,这畜生是越长越野!”
昨天,这野猪竟然冲开了栅栏,差点伤到在猪场铡草料的王二妮、刘劲草。
幸亏刘兆丰来了,这才没有酿成祸事。
刘青山默然片刻,最终还是点头,“那到时候连它一起杀了吧。”
刘树德吸了两口烟,“将这栅栏再加固两层,下次小心点。”
“爷爷,算了,还是杀了吧。”
刘青山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是我之前想岔了,想着能驯化,没想到这畜生野性难驯,杂交的事儿,我再想想吧。”
“行。”刘树德点头。
于是,这头从林子里捡回来的野猪宿命也定了下来。
……
从猪场回来时,天空中终于不飘雪花了。
更难得的是,失去踪影好几天的太阳竟然慢慢从云层中钻了出来,看这样子,天是要晴了,这场连绵几天的雪应该要停。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就阳光明媚,气温也开始回升。
半晌的时候高红军又推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上驮着一麻袋信。
刘青山赶忙回家取来早已经写好,却迟迟没有寄出去的给李长征,还有《延河》副主编秦汉的回信。
还有给一些读者的回信!
在给李长征的回信中,
刘青山没有承认‘青山’就是自己,他说看了这几首诗之后,大受感染,大为振奋,没想到这天下竟然有人能写出这么惊艳,这么富有哲理,如此引人深思,令人震撼。
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不知道究竟是何方神人,哪位大才?
哈哈哈,刘青山很期待李长征有朝一日知道真相后的反应……
给秦汉的回信则就要正式很多,先是表达一番感谢,人家堂堂《延河》副主编亲自写信约稿,这态度很低很真诚,不管你给不给人家稿子,都要先表示一下感谢。
感谢完了之后,
刘青山就问秦汉,请问你是咋知道我的地址的?
刘青山猜测,可能是对方和《人民文学》那边联系了,毕竟都是同行嘛,彼此认识倒也正常。
随后,
刘青山就明确答应,可以给《延河》供稿。
不过,他又问秦汉,是想要诗歌稿子,还是想要小说稿子?
这是因为秦汉在信中,只是大加称赞刘青山的那几首诗,说这几首诗写的怎么怎么样,意义多么多么深远等等……
全程没有写任何关于《伤痕》《乔厂长上任记》的东西。
刘青山觉得秦汉要么是没看过这两篇小说,毕竟《收获》和《人民文学》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发行量更是不如后者。暂时没看过,也很正常,西北省还是比较偏僻的。
再或者就是,秦汉不知道《收获》上的那个‘青山’,其实就是《人民文学》上的那个‘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