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大父子联手轻易平定汉赵二王造反,稳定大明内部局势不同的是。
朱高爔平定交趾叛乱后占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军事行动,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轻松,时间也远远超过了朱高爔当初预估的一年。
一直到第三年,朱高爔才彻底将整个东南亚地区占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曾经被中原统治的地方,底层百姓并不介意上面换个统治者。
但那些历史上一直和华夏割裂的国家,国民心里早就形成了国家的概念,朱高爔率军在这些地方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虽然他们的抵抗并不能对明军造成什么太大实际性损失,但在这种有百姓参与的情况下,大大拖延了朱高爔的行军速度。
即便对于屠杀这些底层百姓有些不忍,但既然他们拿起了武器,那就与大明站在了对立面,成为了大明的敌人。
而对待敌人,朱高爔可不会留手。
一时间,明军所过之处,皆是一片腥风血雨,无数反抗者,倒在了明军的枪炮之下。
战争结束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人口都因此锐减了三分之二还多。
另一方面,整个东南亚地区,毕竟是有着将近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要知道,大明最初两京十三省的面积,加在一起还不到400万平方公里。
朱高爔也有些小瞧了这个土地面积所代表的战略纵深。
再加上这近5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包括了250万平方公里的马群岛。
这些群岛,更是极大的拖延了朱高爔在东南亚地区战事的推进。
但这些面临的困难,并不足以影响朱高爔征服东南亚地区的决心。
不说开疆扩土等其他功勋,单单让华夏民族早700年人人都能吃饱饭这一个成就,就让朱高爔一想起来就有些热血沸腾。
你看后世让无数人吃饱饭的袁爷爷,在全世界百姓心中是什么地位。
如此肥沃的土地,既然这里的土着不能好好经营种植,那还是趁早让给将种植基因刻到DNA里的华夏民族。
就在朱高爔全力推进在东南亚的战事时,国内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即便很多人都明白占领了这里能让大明百姓吃饱饭,但朱高爔过重的杀戮。
还是引得不少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开始在朝堂上弹劾他,指责他违背了圣人之道。
朱高爔的大哥,也就是仁宗皇帝朱高爔,虽然对他无条件支持。
但也架不住众多大臣的轮番上书,只好派人传旨让他多注意方式方法。
朱高爔接到旨意后,虽然对于那些儒家所谓的圣人之道不屑一顾,但还是决定改变一下行事风格。
于是朱高爔开始调整策略,在继续军事行动的同时,加大了文化和经济上的渗透。
朱高爔下令在占领区开办学校,下令让所有占领区必须学习华夏文化。
同时鼓励大明商人来到这里经商,将大明物美价廉的商品融入到这里百姓的生活日常生活当中,给他们提供便利。
渐渐地,当地百姓对华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同,抵抗情绪也有所缓和。
又过了半年,整个东南亚地区终于完全被平定。